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画面,传递出戍边将士的孤寂与乡愁。
前两句用落日、军旗、暮色、人烟四个意象,构建出空旷寂寥的边塞场景。"戍旗黄"既写实景又暗含岁月痕迹,"两渺茫"既写视线模糊又暗指前程未卜。后两句突然引入画角声,用"谁倚"的疑问句式,让无形的秋风成了吹角人,赋予自然以人性。最后"月如霜"的比喻,既写出月色的清冷,又暗喻戍边生活的艰辛。
全诗妙在将声音(角声)与视觉(落日、月色)结合,用"黄河厓"这个具体地点承载抽象情感,通过"黄-暮-秋-霜"的冷色调串联,不动声色地传达出戍卒们望月思乡的集体情绪。最打动人处在于,明明写的是荒凉边塞,却因"谁倚"二字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人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