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秋日伐木归来的画面,语言简练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斧斤入山时,霜高叶尽脱"写的是清晨进山时的景象:樵夫带着斧头进山时,秋霜浓重,树叶都已掉光。这里用"霜高"二字特别生动,既点明了深秋的季节特征,又让人感受到清晨的寒意。
后两句"日晚始还家,秋声振木末"写傍晚归来的情景:直到太阳西斜才回家,这时秋风呼啸,吹动着光秃秃的树梢发出声响。"振木末"这个描写很传神,让人仿佛能听到秋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
全诗短短20个字,却包含了从早到晚的时间跨度,通过"斧斤"、"霜"、"叶尽脱"、"秋声"等典型意象,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秋日劳作图。最妙的是最后一句的秋风声,不仅点题"秋声",更让整幅画面突然有了声音,从静态变成了动态,给读者留下余韵。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这幅秋日劳作图,我们能感受到山中生活的艰辛,以及人与自然相处的意境。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