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题瀼西新赁草屋五首 其三

綵云阴复白,锦树晓来青。身世双蓬鬓,乾坤一草亭。

哀歌时自短,醉舞为谁醒。细雨荷锄立,江猿吟翠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暮春时节的草屋生活场景,充满了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自然之美的欣赏。

前两句写景:早晨的云彩时阴时晴,树上的花朵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鲜艳。这里用"綵云"和"锦树"这样华丽的词语,反衬出后文简陋的生活环境。

中间四句写人:诗人说自己头发花白,像个漂泊的蓬草,在这天地间只有一间草屋容身。他时而哀叹命运,时而借酒消愁,但酒醒后又陷入迷茫。这里的"双蓬鬓"和"一草亭"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渺小。

最后两句写生活:诗人冒着小雨扛着锄头站立,听着江边猿猴在青翠山壁间的啼叫。这个画面既展现了田园生活的真实场景,又透露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超脱心境。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景物对比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个落魄文人既感伤身世又安于田园的矛盾心理。诗人用朴素的语言,把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和情感写得意味深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在困顿中依然保持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