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训导弃官为母

蜀道干戈暮角悲,水行溪壑转春姿。
辞刘徐庶心先苦,回驭王阳愿不迟。
正月巴山犹碧树,孤舟峡口巳黄鹂。
并吞割据千年事,愁见岷峨有战旗。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训导的官员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决定放弃官职回家的故事。诗人通过描写蜀道的艰险和沿途的风景变化,来表现张训导内心的挣扎和对母亲的孝心。

开头两句"蜀道干戈暮角悲,水行溪壑转春姿"是说:在战乱不断的蜀道上,傍晚的号角声听起来很悲伤,但沿着溪水前行,却能看到春天带来的生机。这里用战乱的背景和春天的景象形成对比,暗示虽然时局动荡,但张训导选择回家尽孝的决定带来了新的希望。

中间四句用两个典故来赞美张训导的选择。"辞刘徐庶"说的是三国时期徐庶为了母亲离开刘备的故事;"回驭王阳"讲的是汉代王阳因为担心山路危险而辞官。诗人用这两个故事说明,张训导和古人一样,把孝道看得比功名更重要。

"正月巴山犹碧树,孤舟峡口巳黄鹂"这两句写景特别美:正月里的巴山还长着青翠的树木,在峡谷口的小船上已经能听到黄鹂的叫声。这些生机勃勃的景物描写,其实是在说张训导虽然放弃了官职,但他的选择就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

最后两句"并吞割据千年事,愁见岷峨有战旗"是诗人的感慨:千百年来政权更替、战乱不断,看到岷山峨眉山一带又升起战旗,实在让人忧愁。这里诗人把个人选择放在历史大背景下,暗示在动荡的时代,选择亲情比追逐功名更有意义。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历史典故,赞美了张训导重亲情、轻名利的高尚品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人把个人故事放在战乱背景下来写,使这个孝亲故事显得更加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