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从台驾随待

下霸道场记,□{维}□{天}□{福}十五年五月八日游记之耳三危山内枲世□{贤},
结此道场下停□{闲}。侍送门人往不绝,
圣是山谷水未宽。一旬之间僧久住,
感动山神赐霜树。□值牟尼□{威}力重,
此山本□住□{僧}□{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僧人在三危山修行时的神奇经历,语言质朴却充满灵性魅力。

开篇交代这是一篇五月八日的游记,僧人枲世贤带领众人在这座佛教圣地建立道场修行。诗中"侍送门人往不绝"生动展现了信徒们络绎不绝前来朝拜的盛况,而"山谷水未宽"的描写则暗示修行环境并不宽裕。

最神奇的是中间四句:僧人们仅仅驻留十天,就感动山神赐下珍贵的霜树(可能指结果实的树木)。这里用"牟尼威力重"(佛陀威德深重)来解释奇迹发生的原因,最后点明这座山本就是属于僧人的福田,暗示在此修行会获得福报。

全诗通过"十日感山神"这个核心情节,巧妙展现了三个层次: 1. 修行者的虔诚能感天动地 2. 佛门圣地具有特殊灵力 3. 坚持修行终会获得回报

这种将宗教体验融入山水游记的写法,既真实记录了修行生活,又赋予自然景观神圣色彩,让读者感受到信仰带来的神奇力量。诗中"感动山神"的设定尤其动人,把抽象的佛法教义转化成了具象的山中奇遇。

释道真

释道真,俗姓张,出家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三界寺(敦煌遗书斯坦因三一四七)。十九岁修习《佛名经》(北京图书馆柰字八八)。后唐长兴五年(九三四)为比丘,编《三界寺藏内经论目录》(敦煌研究院三四五)。后汉乾祐元年(九四八)为三界寺观音院主,重修敦煌莫高窟南大像北一所古窟。三年,为沙州释门僧政。后周显德三年(九五六)始授徒施戒。宋太宗雍熙四年(九八七)任沙州都僧录(斯坦因四九一五),卒于任。敦煌遗书保存其书启残件二件,文二篇,诗六首。今录诗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