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两位将领的不同结局,用对比手法展现英雄气节。
前两句说吴汉(东汉开国名将)虽然像龙虎般威猛,但最终在石子冈之战中狼狈败逃,令人惋惜。这里"怜"字透露出对一代名将晚节不保的同情。
后两句用"何如"转折,赞美蜀汉将领诸葛瞻(诸葛亮之子)在绵竹之战的表现。面对魏国大军,他和儿子诸葛尚明知必败仍坚持战斗,最终壮烈殉国。"堂堂"二字特别有力,既形容父子挺立不屈的姿态,也暗含作者对他们光明磊落气节的敬重。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最后十个字构成的画面感:在绵竹硝烟中,父子二人持剑而立,以最悲壮的方式诠释了"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这种将门忠烈的形象,与吴汉的败逃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自然体会到哪种结局更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