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士厚四时仕女四首 其三

梧桐月小蟾蜍蛰,芙蓉露冷铜山泣。
金粟香悬十二阑,袜罗尘沁莓苔涵。
画屏绛烛烟未销,夜深恨杀双鸾箫。
唤回金屋鸳鸯梦,不到银河乌鹊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秋夜中的孤独与哀愁,通过细腻的景物和意象传递情感。

前两句写秋夜的寂静与凄凉:梧桐树下,月亮显得很小,连蟾蜍都躲起来了;芙蓉花上的露水冰冷,仿佛铜山在哭泣。这些景物烘托出女子内心的孤寂。

中间两句转到女子的居所:金粟花的香气萦绕在栏杆边,她的罗袜被青苔上的露水浸湿。这里用"金粟香"和"莓苔"的细节,暗示女子长久伫立、无人问津的处境。

后四句写夜晚的煎熬:画屏旁的蜡烛快要燃尽,但女子依然无法入睡,她怨恨那成双的鸾箫声(反衬自己的形单影只)。最后两句是情感的爆发——她渴望回到与爱人相守的美梦,但现实却像牛郎织女一样无法相会,连"乌鹊桥"(七夕相会的象征)都成了奢望。

全诗用"冷月""寒露""将尽的烛火"等意象层层递进,把女子从默默伫立到深夜难眠、最终心碎的过程写得含蓄又深刻。最妙的是结尾用"银河乌鹊桥"这个众所周知的爱情典故,让读者瞬间理解她求而不得的痛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