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闰五月十四五日久旱大热十七日得雨始解偶阅王荆公集首卷见二诗颇合乃次韵以寄济之 其二

好风从东来,长夏适吾适。
故人不相逢,岂谓一墙隔。
向来旱太甚,土燥忧地坼。
暑气何可当,对案曾废食。
一雨洗熇烦,人情俱有获。
夕阳写脩篁,庭际开画壁。
披襟纳凉思,虚馆聊憩息。
积水溢清池,疏髭照能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久旱逢甘霖的喜悦,以及雨后纳凉的闲适心境,语言平实却充满生活气息。

开头四句像聊天一样自然:好风从东边吹来,漫长的夏天终于舒服了。老朋友虽然只隔一堵墙却难得见面,这种日常细节让人感到亲切。诗人用"土燥忧地裂"形容干旱严重到土地都要裂开,暑热难耐时甚至对着饭菜都没胃口,这些描写让现代人也能感同身受。

转折出现在"一雨洗烦热",就像我们夏天突然遇到暴雨时的畅快。雨后世界焕然一新:夕阳把竹影画在墙上,积水的池塘映照出稀疏的白发,这些画面既有水墨画的意境,又带着生活实感。最后诗人在清凉的庭院披衣乘凉,那种疲惫消散后的惬意,就像我们辛苦工作后喝到冰饮的满足。

全诗妙在把"下雨解暑"这件小事写得层次丰富:从焦灼等待到如愿以偿,从自然景观到人情感受,最后定格在雨后庭院这个宁静画面,让读者仿佛也感受到那份清凉。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但"夕阳写竹影"的"写"字、"积水照白发"的对照,都显出观察生活的独特眼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