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湛静斋亦宋乔梓载酒元明石室登高同郭公鹫湛天沐天及祯士文安泽君介以长儿端木纵饮至夜月高而还地为甘泉先生书院故址碑碣存焉二首 其一
登临不觉杖头劳,屋外晴峰石势高。
南尽海门飞白雁,东来帆影走洪涛。
千杯酬酢宁辞暮,一笑乾坤且自豪。
在昔重阳谁对月,应留佳事待吾曹。
南尽海门飞白雁,东来帆影走洪涛。
千杯酬酢宁辞暮,一笑乾坤且自豪。
在昔重阳谁对月,应留佳事待吾曹。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登高饮酒的快乐场景,充满了豪迈洒脱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登山的过程:诗人拄着手杖登山却丝毫不觉得累,因为眼前豁然开朗,屋外晴空下山峰高耸、怪石嶙峋。这里用"不觉劳"三个字,生动表现了被美景吸引而忘记疲惫的状态。
中间四句是登高后看到的壮观景象:向南望能看到白雁飞向大海尽头,向东看有船只在汹涌波涛中航行。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色,诗人与朋友们开怀畅饮,从白天喝到傍晚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能这样笑傲天地间十分痛快。这里"飞白雁""走洪涛"的描写很有动感,把静态的登高望远写得充满生命力。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古人在重阳节时,有谁像我们这样对月畅饮呢?这样美好的事就是专门留给我们来做的啊!这种"前无古人"的豪气,把整首诗的欢快气氛推向高潮。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拘无束、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诗人把登高、观景、饮酒这些寻常事写得如此豪迈洒脱,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与好友纵情山水、把酒言欢的痛快。特别是最后"应留佳事待吾曹"的自信,更展现出活在当下、享受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