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西隐寺古松(次叶讱庵韵赠陆翼王)
谁将东海月,挂在一株松。
偃盖荒祠暗,槎枒藓石封。
寒生高士骨,瘦入定僧容。
绝顶危巢鹳,奔枝破壁龙。
盘根供客踞,扫叶认仙踪。
风寂吹常谡,泉枯洒若淙。
性孤千尺傲,材大百年慵。
葛相堪同卧,秦皇耻再逢。
鹿芝香作供,鹤草锦成茸。
影出层云外,霜天落晓钟。
偃盖荒祠暗,槎枒藓石封。
寒生高士骨,瘦入定僧容。
绝顶危巢鹳,奔枝破壁龙。
盘根供客踞,扫叶认仙踪。
风寂吹常谡,泉枯洒若淙。
性孤千尺傲,材大百年慵。
葛相堪同卧,秦皇耻再逢。
鹿芝香作供,鹤草锦成茸。
影出层云外,霜天落晓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古老松树的非凡形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松树孤傲坚韧的精神气质。
开头用"东海月挂松枝"的奇幻画面,瞬间抓住读者眼球——这棵松树高大到仿佛能摘下月亮。接着描写它生长的环境:破败的祠堂、长满青苔的岩石,营造出沧桑寂寥的氛围。
诗人用"高士的傲骨""苦修僧人的清瘦"来形容松树,赋予它人的品格。又用"鹳鸟筑巢""龙形枝干"的比喻,突出松树的高耸和枝干的遒劲。树根成了游人歇脚处,落叶中仿佛藏着仙人的足迹,增添神秘色彩。
"风停时依然沙沙作响""泉水干涸仍似有流水声"的描写,表现松树自带韵律。诗人进一步赞叹:正因孤傲才能长到千尺高,因为太过伟岸反而显得慵懒。提到诸葛亮和秦始皇,说这松树配得上与诸葛同眠,却让秦始皇都羞于再见,用历史人物衬托松树的高贵。
最后以"药草芬芳""鹤羽般的松针"收束,当晨曦钟声响起,松树的身影穿透云层,留下余韵悠长的画面。全诗通过这棵"有性格"的古松,实际上歌颂了不随流俗、坚守本真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