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三月繁华热闹的景象,充满节日氛围和市井烟火气。
前两句写扬州钞关城门外的盛况:彩旗、彩带层层叠叠,三月的扬州繁花似锦,烟花绚烂,这样热闹的场景平时难得一见。"见未曾"三个字透露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新奇和赞叹。
后两句聚焦运河上的场景:百姓们张罗着水上娱乐活动,期盼着皇帝巡幸(虽然传闻皇帝已去了淮阳)。每条船上都挂着红灯笼,乐师们弹奏着弦乐,整个河面灯火通明,乐声荡漾。"船船弦索上红灯"这个画面感极强的细节,把扬州夜市的奢靡与欢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像一幅生动的风俗画,通过城门彩饰、三月烟花、水上娱乐、红灯弦乐四个典型场景,展现了扬州作为商业都会的繁荣景象。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诗人对市井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这种盛世气象的欣赏之情。最有趣的是最后括号里的"时传大驾巳幸淮阳",明明皇帝没来,百姓却依然狂欢,这种"错位感"反而更凸显出扬州人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