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雨出省示同舍

簇云丝雨共凄迷,红日应衔苑树西。
陌上绛涂深几许,羸骖无锦可障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天傍晚的场景,充满了忧郁和无奈的情绪。

前两句"簇云丝雨共凄迷,红日应衔苑树西"写景:天空布满乌云,细雨绵绵,让人感到迷茫凄凉。诗人猜想此时夕阳应该已经落到皇家园林的树木后面了。这里的"应"字暗示诗人被雨幕遮挡了视线,只能想象夕阳西下的景象。

后两句"陌上绛涂深几许,羸骖无锦可障泥"转入叙事:道路上积满了深红色的泥水(绛涂),诗人骑着的瘦弱马匹(羸骖)没有华丽的马饰(锦障泥)来遮挡泥水。这里通过"无锦可障泥"这个细节,既表现了处境的狼狈,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全诗通过雨天傍晚的意象,营造出阴郁的氛围。诗人用"凄迷"的雨景、"瘦弱"的马匹、"无锦"的窘迫等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失意和无奈。特别是最后一句,表面写马没有防泥的装备,实则暗示自己在仕途上缺乏庇护,处境艰难。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普通的雨天景象承载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