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伯兄仲兄至惠山观杨叔理所作螭首二首 其二

我思问字子云亭,生怕中郎倒屣迎。
珠吐龙头出龙腹,中藏万斛向天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和两位兄长一起去惠山观赏杨叔理雕刻的螭首(古代建筑中龙形排水口)的经历,充满幽默感和想象力。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开玩笑:
1. "问字子云亭"借用汉代扬雄(字子云)在亭子里教人识字的典故,暗示自己像学生一样来学习。
2. "中郎倒屣迎"用蔡邕急着迎接王粲连鞋子都穿反的典故,调侃说生怕主人太热情招待。这两句透露出轻松愉快的游玩心情。

后两句生动描写螭首:
把石雕的排水口比作"龙头",水流比作"龙吐珠",而排水道就像"龙腹"。最妙的是把哗哗的水声想象成"万斛(形容极多)珍珠向天鸣叫",既写出水势浩大,又赋予静态石雕以动态美感。

全诗通过:
1. 活泼的用典展现兄弟同游的惬意
2. 夸张的比喻让石雕"活"起来
3. 通感手法把水声转化为"珍珠鸣叫"
把一次普通的观赏变成充满诗意的艺术体验,展现了古人善于从平凡事物中发现美的生活情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