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官员在自家园林中享受悠闲时光的场景,充满了文人雅趣和淡淡的感慨。
前四句写主人精心打理园林的雅致生活:用青李和红桃装点园林,布置得很有品味,显出主人的高雅情趣。闲暇时写诗作赋,与乐府诗相伴,又在花草树木中寻找灵感,延续屈原《离骚》的风雅传统。这里"乐府"和"离骚"都是借指高雅的文学创作。
五六句用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闲适生活:在荼蘼花架下提着春酒畅饮,在栀子花林中听着夜漏滴水声。荼蘼和栀子都是当时文人喜爱的花木,"春榼"指酒器,"夜槽"指计时的漏壶,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带出些许感慨:秋风吹过("马耳"指耳朵),让人意识到时光流逝,但作者觉得现在还不是感叹自己老去的时候("笑牛刀"典出《庄子》,比喻大材小用)。这里透露出一种"虽然年纪渐长,但仍有抱负"的复杂心情。
全诗通过园林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既有对雅致生活的满足,又暗含对时光易逝的淡淡忧愁,最后以豁达的态度作结,体现了典型的中式文人情怀。
林光朝
(1114—1178)宋兴化军莆田人,字谦之,号艾轩。孝宗隆兴元年进士。通《六经》,从学者众,南渡后以伊、洛之学倡行东南者,自光朝始。累官国子司业兼太子侍读,出为广西提点刑狱,移广东,曾率郡兵击败入境之茶民军。召为国子祭酒,除中书舍人。后出知婺州,引疾提举兴国宫。卒谥文节。有《艾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