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叠答匏庵并柬珍午熙民
半生林卧癖山水,岁晏听泉嚼梅蕊。
閒鸥所得祇忘机,老马何心更历块?
谁知造物惜沟断,偏遣送春及婪尾。
葵藿枯死终向阳,松菊虽存忍归里?
羼读集元诗百首,清泪如铅心见子。
金鳌退食剩密记,蕉园焚稿悲往轨。
杜鹃老病犹再拜,鸡鸣风雨何能已?
亦知天运例贞元,可奈孑黎苦疮痏。
昨者夜吟庭堆盐,不管晨炊盎无米。
同声喁于张与周,叠韵尖叉清且美。
西山积素正向霁,何不忍冻再随喜?
记得盛秋连辔归,满贮锦囊数番纸。
试淩群玉俯银海,天地晶然悟一指。
驾言是处可写忧,浊醪中亦有妙理。
咏觞命啸人两三,坊巷过从居尺咫。
千里江鱼到酒边,四壁唐花如画里。
帝京景物故好在,故乡湖山恐无此。
与君相见霜满颠,世事从教风过耳。
閒鸥所得祇忘机,老马何心更历块?
谁知造物惜沟断,偏遣送春及婪尾。
葵藿枯死终向阳,松菊虽存忍归里?
羼读集元诗百首,清泪如铅心见子。
金鳌退食剩密记,蕉园焚稿悲往轨。
杜鹃老病犹再拜,鸡鸣风雨何能已?
亦知天运例贞元,可奈孑黎苦疮痏。
昨者夜吟庭堆盐,不管晨炊盎无米。
同声喁于张与周,叠韵尖叉清且美。
西山积素正向霁,何不忍冻再随喜?
记得盛秋连辔归,满贮锦囊数番纸。
试淩群玉俯银海,天地晶然悟一指。
驾言是处可写忧,浊醪中亦有妙理。
咏觞命啸人两三,坊巷过从居尺咫。
千里江鱼到酒边,四壁唐花如画里。
帝京景物故好在,故乡湖山恐无此。
与君相见霜满颠,世事从教风过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写给朋友们的感怀之作,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友情的深刻感悟。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隐居之乐与无奈 开头写自己半辈子都爱住在山林里,冬天听着泉水声、嚼着梅花蕊(形容清雅生活)。像闲鸥一样只求自在,像老马一样不再奔波。但后面笔锋一转,说老天爷偏偏让我在晚年("婪尾"指宴席最后一道酒,比喻人生晚年)还要操心世事。
2. 赤子之心不改 用向日葵至死向着太阳、松菊坚守故土作比喻,说明自己虽然隐居,但依然关心天下。读到前人诗集时忍不住落泪,看到历史遗迹(金鳌退食、蕉园焚稿)就想起朝代兴衰,像生病的杜鹃鸟一样忧国忧民。
3. 贫寒中的文人雅趣 描写现实困境:家里没米下锅,庭院堆着雪像盐一样(暗示贫穷)。但接着笔调轻快起来,写和朋友张、周等人一起写诗唱和,用"尖叉"形容诗句的精妙。虽然天寒地冻,但回忆起秋天一起骑马采风、满载诗稿的快乐时光。
4. 借酒消愁悟人生 说站在雪山上看银海般的天地,突然悟到人生真谛。认为喝酒写诗都能解忧,两三个知心好友比邻而居,吃着千里外运来的江鱼,赏着四壁画般的唐花(温室培育的反季节花),觉得京城风景虽好,但比不上故乡山水。
5. 白发笑对世事 最后写和朋友们相见时都已白发苍苍,把世事当作耳边风一样淡看,透露出历经沧桑后的豁达。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清贫的隐居生活写得充满诗意,在困顿中依然保持文人风骨,既有"雪夜闭门读禁书"的孤傲,也有"围炉夜话"的温暖。诗人用向日葵、松菊、杜鹃等意象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浊酒中见妙理"的超脱境界,展现了传统文人"穷且益坚"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