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梅
朔雪没寒芜,严威等群木。
东君惜江梅,先与借微燠。
造物逞新奇,亭亭付幽独。
天然水雪姿,不许铅华凟。
疏影浸澄波,斜枝度修竹。
奇标含春容,清致漫山腹。
夜月耿扶疏,寒风来馥郁。
素艳等琼瑶,真香笑兰菊。
昨宵风雨颠,遗英满平陆。
凭谁望苍天,荣枯何太速。
凌晨眠霜林,余芳犹五六。
不厌终日看,尚可供诗目。
东君惜江梅,先与借微燠。
造物逞新奇,亭亭付幽独。
天然水雪姿,不许铅华凟。
疏影浸澄波,斜枝度修竹。
奇标含春容,清致漫山腹。
夜月耿扶疏,寒风来馥郁。
素艳等琼瑶,真香笑兰菊。
昨宵风雨颠,遗英满平陆。
凭谁望苍天,荣枯何太速。
凌晨眠霜林,余芳犹五六。
不厌终日看,尚可供诗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株江边梅花在严冬中绽放又凋零的过程,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梅花在严寒中独放。用"朔雪覆盖枯草""严寒摧残树木"的极端环境作对比,突出春神(东君)对梅花的偏爱,特意给它一丝温暖让它绽放。这里把梅花比作造物主创造的"新奇"艺术品,在冰雪中亭亭玉立。
第二部分(中间十句)具体描写梅花的美丽。用"水雪姿态"形容它的纯洁,说它不需要任何装饰。通过"倒映水面""穿过竹林"的动态描写,展现梅花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夜月""寒风"两句用嗅觉(暗香)和视觉(月下疏影)进一步烘托梅花的清雅气质,说它比美玉更晶莹,香气让兰花菊花都相形见绌。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写梅花凋零的伤感。昨夜风雨摧残后,满地落花让人不禁质问苍天:为何美丽的事物总是消逝得如此之快?但诗人清晨发现还有几朵残花挺立在霜林中,感到些许安慰——虽然盛景不再,但剩下的花朵依然能激发诗情。
全诗最动人的是对比手法:严寒与温暖、绽放与凋零、永恒(琼瑶)与短暂(风雨摧残),通过这些反差突出梅花"在绝境中绽放"的品格。诗人没有停留在伤春悲秋,而是在凋零中发现了持续的生命力("余芳犹五六"),体现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
陈棣
宋处州青田人,字鄂父。陈汝锡子。以父荫为桐川掾,官至潭州通判。其诗于南渡之初,已先导宋季江湖之派,大都平易近情,不失风旨。有《蒙隐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