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书香气和人情味的邻里生活场景。
前两句"周北张南夹巷居,传钞互借一瓻书"说的是:姓周和姓张的两家人住在小巷两边,经常互相借书抄写。"瓻"是古代装酒的陶器,这里用来装书,显得很家常随意。这两句生动展现了邻里之间以书会友、其乐融融的画面。
后两句"使君好事谁能及,马后巾箱载满车"则夸赞这位胡参议(使君)爱书成痴:他出门时,马匹后面总要带着装满书籍的箱子,这种对书籍的热爱程度,一般人根本比不上。"巾箱"指装书的箱子,"载满车"用夸张手法表现他随身携带的书之多。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先是普通邻里的借书日常,再突出胡参议爱书的特别之处。语言朴实却画面感强,让读者感受到:在爱书人眼中,书籍就是最珍贵的财富,连出门都要随身携带。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