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舟行罗浮山下

罗浮山下江天碧,琪树夜寒秋露滴。
银河倒泻斗柄横,画舫独眠看月色。
闻道山中多羽人,药炉丹灶随朝曛。
截得笼葱紫玉管,碧桃花下吹晴云。
桃花落地苍苔紫,黍珠宫前暮烟起。
王母云旗海上来,鹤背松风浩如水。
嗟予自是放浪徒,瑶池青鸟应招呼。
何当结屋薜萝上,净扫朱霞观玉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罗浮山下泛舟的奇幻之旅,充满了仙气飘飘的想象和自由洒脱的情怀。

开篇四句是实景描写:碧蓝的江天、挂着露珠的树木、倾斜的银河、横斜的北斗星,还有独自在船上看月色的诗人,营造出清冷幽静的秋夜氛围。这里的"斗柄"就是指北斗七星的勺柄部分。

中间八句突然转入神仙世界:听说山中有修仙之人,他们的炼丹炉整天冒着烟。诗人想象自己折下仙竹(紫玉管),在桃花树下吹奏仙乐,引得桃花纷纷飘落。这时仙宫前暮烟升起,西王母驾着云旗从海上飞来,仙鹤背上的松风声像流水般浩荡。这些画面充满神话色彩,"黍珠宫"、"王母云旗"都是道教传说中的仙境景象。

最后四句抒发感慨:诗人自称是个放荡不羁的人,觉得瑶池的仙鸟(青鸟)应该来邀请他。他向往在藤蔓缠绕的地方建房子,扫开红霞阅读天书(玉书),表达了对隐居修仙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精彩的是现实与幻境的自然切换,从秋夜泛舟的实景,到天马行空的神仙想象,最后回归到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用"碧桃花"、"紫玉管"、"朱霞"等鲜艳色彩,搭配"夜寒"、"暮烟"等冷色调,营造出既梦幻又清冷的独特意境,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超凡脱俗的理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