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夏余自黔东下与德尹相左于辰沅道中今德尹岭外将归余又有西江之役二诗留寄 其一

薄游踪迹久沈吟,准拟归飞息故林。
别去无端随末俗,穷来何事惬初心。
书签日过尘窥隙,茶灶风回响和琴。
一笑飘然仍作客,竹窗閒杀是清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漂泊在外的感慨,像一封寄给老友的家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讲"身不由己的漂泊"。诗人说自己像只候鸟,本打算飞回故乡树林休息("准拟归飞息故林"),结果却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跟着世俗潮流到处飘("别去无端随末俗")。最扎心的是"穷来何事惬初心"——混得不好时才发现,最初的理想早被现实磨平了。

第二段(五六句)用生活细节说"孤独"。书签上的灰尘和漏进屋里的阳光("书签日过尘窥隙"),煮茶时风声像在给琴声伴奏("茶灶风回响和琴"),这些细腻描写让人仿佛看见一个独居者百无聊赖的日常。

第三段(最后两句)是豁达的自嘲。"一笑飘然仍作客"像在说:看啊,我又要上路了!而"竹窗閒杀是清阴"最妙——故乡竹窗下的那片阴凉永远等着我,可我就是回不去。这种带着笑意的无奈,正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整首诗就像现代人发朋友圈吐槽"又出差了",但用煮茶、琴声、竹窗这些意象,把奔波之苦写得既优雅又心酸。它告诉我们:古人也会为生活所迫,但总能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