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弟怡斋归里门省亲

数载居邻太液池,惠连觞咏每相随。
拜官喜近莺花日,将母先归雨雪时。
布被好同明月夜,綵衣亲捧大年卮。
重来细听家山话,玉蝀春深柳正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弟弟(怡斋)离开京城回家探望父母的情景,充满了对家庭温暖和亲情的怀念。

首句“数载居邻太液池”,意思是弟弟在京城里住了几年,和太液池这一皇家园林为邻。太液池是唐代长安城中著名的皇家园林,这里提到它,说明弟弟在京中地位不低,生活富足。

第二句“惠连觞咏每相随”,用的是晋代才子谢惠连的故事,这里借指弟弟经常与朋友一起聚会吟诗,享受文化生活,反映了他交友广泛,文化素养高。

接着,“拜官喜近莺花日”,弟弟升官之后,诗人说他特别高兴在鸟语花香的季节里工作,暗示弟弟升官后的愉悦心情。

“将母先归雨雪时”,弟弟在母亲年迈时,不顾路途遥远和天气恶劣,选择先回家探望母亲,体现了他对母亲的孝顺之情。

第三联“布被好同明月夜,綵衣亲捧大年卮”,描述弟弟回家后,与其家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在明亮的月光下,家人围坐在一起,弟弟穿著彩衣,亲自为母亲端上盛满酒的杯子,温馨而感人。

最后一联“重来细听家山话,玉蝀春深柳正垂”,预想弟弟再次回家时的情景,那时柳树已经长得很茂盛,他们会一起回忆家里的故事,感受春天的气息。

整首诗通过对弟弟回家探亲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团聚的期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