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兮一章(宜兮,洽民心也。)
启藩斯境,民之宜兮。
令必响赴,动而悦随。
浚明宣哲,淑慎经彝。
善化郁郁,群心披披。
我有茕独,公则安之。
我有弟子,公则教之。
匪民之宜,实天之宜。
匪德之基,实邦之基。
帝典昭灼,王度清夷。
说命将举,慰兹群黎。
令必响赴,动而悦随。
浚明宣哲,淑慎经彝。
善化郁郁,群心披披。
我有茕独,公则安之。
我有弟子,公则教之。
匪民之宜,实天之宜。
匪德之基,实邦之基。
帝典昭灼,王度清夷。
说命将举,慰兹群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贤明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造福百姓的美好景象。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治理效果(前八句)
开篇用"启藩斯境"比喻统治者像开辟新天地一样治理国家,百姓生活舒适自在。政令一出百姓就积极响应("令必响赴"),政策推行大家都开心跟随("动而悦随")。统治者聪明睿智("浚明宣哲"),处理政务谨慎得当("淑慎经彝"),使得社会风气淳厚("善化郁郁"),百姓心情舒畅("群心披披")。特别提到会照顾孤寡("茕独"),重视教育子弟,体现人文关怀。
2. 治国本质(中间四句)
指出这样的治理不仅让百姓舒服,更是符合天意("实天之宜")。强调德行不是装点门面的东西,而是立国之本("实邦之基"),用朴素语言道破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3. 历史传承(最后四句)
引用《尚书》中的"帝典"(尧舜的典籍)和"王度"(先王的法度),说明这种治理方式有深厚传统。结尾"说命将举"用商王武丁举用傅说的典故,暗示将要推行德政来安抚百姓("慰兹群黎"),给读者留下期待感。
全诗用明快的节奏和生动的比喻(如"善化郁郁"形容社会风气),塑造出理想治世的画面。通过照顾弱势群体、重视教育等具体描写,让"仁政"概念变得真实可感。最后引经据典又不显晦涩,既展现文化底蕴,又传递出"好的治理自古皆然"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