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道士示予魏王子骞蜕首见紫气

不死者巳去,死者留人间。
骨骸自何夕,飞置山之颠。
取视始伊谁,县绠月屡牵。
而不如馀魄,安卧攒青莲。
道士苦斯役,留函阁高椽。
过客好奇异,启阅请自便。
兹物真仙灵,磊磊黄琅坚。
高顶泥丸宫,紫气犹一弦。
晦明准天时,白黑互纠缠。
胡为黄冠流,示人祸福先。
为予而变易,无乃劳子骞。
玉蕴山色辉,斯理良自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武夷山道士向作者展示仙人魏王子骞头骨的故事,充满神秘色彩和人生思考。

开篇说"不死的人已经离开,死去的人留在人间"——暗示仙人飞升后只留下遗骨在人间。接着描写在山顶发现这副头骨的离奇过程:不知从何时起,头骨就神奇地出现在山顶,像被月光牵引着悬挂在那里。

诗人对比说,普通人的遗骨都安葬在墓地里,而这副仙骨却高悬山顶。道士特意把它存放在高阁中,过路人都好奇想打开看。头骨质地坚硬如玉,头顶还残留着一丝紫气(仙气的象征),随着昼夜交替若隐若现。

后半段诗人提出疑问:为什么道士要用这个头骨来预言祸福?更开玩笑说,为了给我展示,莫非劳烦了魏王子骞仙人显灵?最后点明哲理:就像美玉自然会有光泽一样,真正的仙家道理本就顺应自然,不必刻意追求。

全诗通过神秘的头骨传说,表达了"顺应自然"的修道真谛。既有奇幻的仙家故事,又暗含对故弄玄虚者的调侃,最后回归质朴的自然之道,读来既有趣味又发人深省。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