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芝罘孝廉来请大司马公志铭成一诗送之因订后约

汉有张释之,贤声腾九棘。
长公乃不然,一官即成掷。
清朝视三釜,永昼耽六籍。
长者多造请,公子敬爱客。
高义薄云天,谁能不披怿。
今晨孝廉船,系我祗园侧。
布帽笼悴姿,欲请复摧抑。
天子所赐茔,先公将就穸。
片言借华衮,千秋垂金石。
搦管辞不惭,终篇泪潜拭。
庶几王生语,少酬廷尉德。
挂剑倘有时,共饱东湖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张芝罘的孝廉(古代科举考试中举的读书人)来请大司马(高级官员)为他父亲写墓志铭的故事。诗人用对比手法和生动细节,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和高尚情谊。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1. 前八句用汉代张释之(著名清官)作对比,说张芝罘的父亲(长公)不爱当官,宁愿整天读书会客,是个重义气、待人真诚的君子。"高义薄云天"形容他的品德像云彩一样高洁。

2. 中间十句描写张芝罘来访的场景:他戴着布帽、神情憔悴,犹豫着不敢开口。原来是要安葬皇帝赐予墓地的父亲,想请大司马写铭文让父亲流芳百世。大司马感动落泪,提笔写文时偷偷擦眼泪。

3. 最后四句用典故表达情谊:像古人王生报答廷尉那样,诗人也想回报张家的情义。末尾邀请将来一起游东湖,在美景中延续友谊。

诗中亮点:
- "一官即成掷"生动表现淡泊名利
- "布帽笼悴姿"白描手法画出孝子形象
- "泪潜拭"细节展现真情流露
- 用"挂剑"典故暗示生死不渝的情谊

全诗通过日常小事,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重情义、重名誉的精神世界,以及孝道文化的力量。语言朴实但情感深厚,像在讲一个关于感恩与纪念的温暖故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