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新米
秋水通港脉,吴船来海滨。
稍闻米价贱,欢喜动四邻。
荒厨乏宿㫪,八月亦食新。
虽然营一饱,力恶不出身。
薄宦比曼容,退耕输子真。
馀惭到僮仆,并作浮惰民。
官鼠窃太仓,家鸡仰空囷。
物生各分定,吾自栖吾贫。
稍闻米价贱,欢喜动四邻。
荒厨乏宿㫪,八月亦食新。
虽然营一饱,力恶不出身。
薄宦比曼容,退耕输子真。
馀惭到僮仆,并作浮惰民。
官鼠窃太仓,家鸡仰空囷。
物生各分定,吾自栖吾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丰收季节的喜悦与生活困境,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意。
前四句像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秋雨让河港涨水,吴地的商船来到海边。当听到米价下跌的消息,街坊邻里都欢欣鼓舞——这里写出了底层百姓最朴实的愿望:粮食便宜了,日子就能好过些。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自白:家里米缸见底,八月才能吃上新米。虽然能吃饱,但都是辛苦劳作换来的。诗人把自己比作古代的清官曼容和隐士子真,惭愧连仆人都跟着自己过苦日子。这里用"浮惰民"自嘲,既幽默又心酸,透露出文人面对贫困的复杂心态。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用"官鼠"和"家鸡"作对比:贪官像老鼠偷吃官仓粮食,自家鸡却只能对着空粮仓。但诗人最终坦然接受命运,说万物各有定数,自己甘愿安守清贫。这种豁达中带着讽刺,平静里藏着锋芒。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真实的生活气息和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自持。诗人不卖惨也不矫情,就像邻居大叔边吃饭边唠家常,却道出了千百年来普通人面对物价、温饱问题时的共同心声。特别是最后"吾自栖吾贫"的坦然,展现了中国文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