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酉春暮钟信甫寄诗次其韵 其一

深闭柴门水竹村,是非荣辱总忘言。
舍生只惧本心失,犯患谁知尊足存。
居士病来惟卧室,翟公客去莫书门。
人心日月无今古,世道何曾顷刻昏。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让我们逐句来分析它的含义和魅力。

首句“深闭柴门水竹村”,描述了一个景象:诗人住在僻静的水竹村,把柴门关闭得很紧。这里表现出诗人追求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生活,不受外界纷扰。

接着,“是非荣辱总忘言”,诗人表明他不在意世俗的是非和荣辱,这些都已看淡,不想提及。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

“舍生只惧本心失,犯患谁知尊足存。”这里诗人表示他害怕失去自己的本心,而对于外在的荣辱得失并不畏惧。即便有所患险,也只当是生活的一部分,保持内心的尊严和自足。

第四句“居士病来惟卧室”,描绘了诗人作为一个居士(在家修行的佛教徒)的生活状态。当他生病时,他只在卧室里休息,不过于向外寻求医药或照顾,体现了他的淡泊和自足。

第五句“翟公客去莫书门”,这里用了典故,翟公的门随着客人的来去而开关,这里意指诗人不会因外界的变化(如客人的来去)而改变自己。他不需要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最后两句“人心日月无今古,世道何曾顷刻昏”,诗人表达了他对人心和世道的看法。他认为人心是明亮如日月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心始终是光明的。世道虽然有时会有昏暗,但并不会长久,真理和善良始终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纷争、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是一种淡泊名利、自足于心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自然和人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这样的诗歌,既富有哲理,又充满韵味,让人回味无穷。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