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美丽而神秘的花朵——黄莲花,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这种花朵的魅力和令人向往的特质。
诗的第一句“浅白轻黄两未分”,这里的“浅白轻黄”指的是花的颜色,这种颜色给人以柔和、纯净的感觉,二者“未分”则暗示了这种花的色彩过渡自然,没有明确的边界,仿佛是一幅精致的彩绘,让人感觉十分舒服。
第二句“飞来人世作朝云”,这里的“朝云”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一个意象,通常用来形容朝霞或朝雾,诗人用“朝云”来形容这种花,似乎是在说,这朵花就像是从天际飞来的朝霞,给人以轻盈、高雅的感觉。这里可能是诗人想要表达,这花仿佛是从仙境或云端降临人间,给人带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第三句“天教细雨常遮护”,这里的“天”可以理解为自然之神的意思。细雨蒙蒙的天气对花朵来说通常是一种保护,因为雨水可以滋润花朵,减少太阳的直接照射。所以诗人说“天教细雨常遮护”,可能是在赞美这种花天生就受到了大自然的特殊照顾,能够享受到雨水的滋润,同时也避免了酷热的阳光,从而保持了它的美丽和清香。
最后一句“留得清香数日闻”,意思是这种花不仅美丽,而且香味持久,能让人在数天内都能闻到它的芬芳。这或许表达了一种心灵愉悦的感觉,也寓意着这种花的美好能够给人们带来长时间的快乐和愉悦。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极具魅力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花朵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它超凡脱俗之美的赞美。
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