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长安邸舍初罢稽勋作

钧天在耳,晨开阊阖,无奈浮云蔽日。嵇康曾答巨源书,道臣也、不堪有七。

玉珂雕马,莫来莫往,尽是平生胶漆。孝标著论一何愚,笑劝百、何曾讽一。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写于长安城中的词作,名为《鹊桥仙 长安邸舍初罢稽勋作》。这首词表达了一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感慨。以下是我的通俗易懂的解读:

这首词的主题主要围绕着现实生活中的困扰与挣扎展开。词中的景象与情感融合得恰到好处,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一开始,“钧天在耳,晨开阊阖”,可以理解为词人在清晨时分的觉醒,心中感受着来自世界的呼唤。然而,“无奈浮云蔽日”,却表达了词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困扰,仿佛被浮云遮挡住了视线和心灵。

接下来,“嵇康曾答巨源书,道臣也、不堪有七”,这里引用了嵇康回答巨源的故事来表达个人的境遇。嵇康是一位魏晋时期的思想家,他表达了自己无法忍受某些事情的态度。这里词人表达的是自己也有许多无法忍受的事情,也许这就是人生中的无奈吧。

“玉珂雕马,莫来莫往”,可以理解为词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纷繁复杂感到疲惫,希望有一种超脱现实的生活方式。“平生胶漆”则表达了词人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坚持。生活就像胶漆一样,有时候粘稠,有时候坚硬,但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去。

最后,“孝标著论一何愚,笑劝百、何曾讽一”,这里似乎在批评某些言论或行为过于愚蠢,只知嘲笑而不真正去行动。这既是对现实的讽刺,也是对自身的反思。我们不应该只是站在一旁嘲笑别人的愚蠢行为,而应该积极地去改变现实。

总的来说,这首词表达了一种对现实的深刻理解和个人的感慨。词人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种种困扰和无奈,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坚持和反思。同时,也鼓励人们积极面对现实,勇于改变现状。这首词既有深沉的情感表达,也有深刻的哲理思考,让人回味无穷。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