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在讲古代官制,实则借古讽今,暗藏对现实政治的批评。
前一句"圣时建官追茂制"像是夸赞:圣明的时代建立官制,效仿古代的好制度。但后一句"唐家压角失前规"立刻转折:唐朝的"压角"做法却破坏了传统规矩。这里的"压角"指唐代宰相在奏章上斜压一角的特殊待遇,诗人认为这种特权违背了官场应有的公平原则。
诗人用两个历史片段形成对比:理想中的"圣时"对照现实中走样的唐制。看似客观叙述,实则通过"失前规"三字透露出对当时官场特权现象的不满。这种借古说今的手法很巧妙,既避免了直接批评当朝的麻烦,又能引发读者对现实制度的思考。
全诗短短14个字,却包含了制度传承的思考、对特权现象的批判,以及理想政治与现实落差的感慨,展现出古代文人含蓄表达政治见解的智慧。
宋敏求
宋敏求(1019年—1079年5月9日),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人,北宋史地学家、藏书家。燕国公宋绶之子,宝元二年(1039年)赐进士及第,仁宗朝历任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毫州,累迁至工部郎中。英宗治平中,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神宗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1079年)去世,年六十一,追赠礼部侍郎。宋敏求家藏书富,熟于朝廷典故,编著有《唐大诏令集》,地方志《长安志》,考订详备。笔记《春明退朝录》,多记掌故时事,又补有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