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闲适生活,充满自然意趣和人情味。
前四句写隐士的生活环境:他住的地方简单朴素,却透着高雅气质。任由野花自然生长,不刻意打扫。白天只有鸟雀作伴,客人来了就停下弹琴读书的雅事。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主人随性自在、不拘小节的生活态度。
后四句更深入地刻画了隐士的日常:晒药材是为了养老做准备,听小吏抄诗说明他虽隐居却仍关心文化。最后两句点明主旨:真正的朋友是志趣相投的,即使年纪大了,这份情谊也不会变淡。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晒药、抄诗等生活片段,塑造出一个淡泊名利又重情义的隐士形象,传递出"简单生活最珍贵"的哲理。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