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钱塘

望海楼头更漏息,残星耿耿江月黑。
摩肩掉臂争一门,渡口茫茫行不得。
何郎操楫近颓岸,客子棼如褰衣涉。
自云恰受十五人,过此一钱辞若直。
岂意廉贾出君辈,人生何者非贪墨。
昔闻江边拉渡客,不满百夫无行色。
公然劫夺入船来,何异对面为盗贼。
水痕欲上与船平,颠风扑面孤帆侧。
谁与习没是吴儿,千载含沙为鬼蜮。
今年长吏除弊政,篙工惴惴自投劾。
弃灰徒木令必行,以之正用亦有力。
我乘轻舟捷于鸟,霎到西兴未午食。
腐儒念国岂止此,百感频生无终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钱塘江渡口的混乱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尖锐的讽刺,揭露了社会乱象和人性贪婪。

开头用"望海楼更漏停,残星未退江月暗"营造出黎明前的昏暗氛围,渡口人群拥挤推搡,暗示社会秩序的混乱。接着描写船夫何郎的狡黠:明明小船只能载15人,却要收钱才肯开船,诗人讽刺这种"清廉商人"其实也是贪财之辈。

诗中用对比手法回忆过去更恶劣的情况:船夫曾公然劫掠乘客,就像当面抢劫的盗贼。而如今官员整治弊政,船工们战战兢兢,说明严法确实起了作用。最后诗人乘轻舟快速到达对岸,却因忧国忧民而百感交集。

全诗亮点在于: 1. 像纪录片一样真实记录市井百态 2. 用"当面为盗贼"等犀利比喻直指人性黑暗 3. 通过整治前后的对比,展现法治的重要性 4. 结尾突然转向忧国情怀,提升全诗格局

诗人看似写渡口见闻,实则借题发挥,既讽刺社会腐败,又肯定法治成效,最后落脚到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由小见大,发人深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