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学习和科举考试的。首先,诗人可能是在描述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即通过学习和考试来选取有才华的人。
第一句“取士渔盐出”,可以理解为从渔盐之地选拔人才。这可能意味着选拔的范围很广,不论出身和背景,只要有才华就能被发现。
第二句“传经户牖开”,是说人们通过学习和传授经典知识来开启智慧之门。这里的“户牖”可以理解为门窗,代表开启的通道。
接下来的两句,“惊涛帘外起,聚雨笔端来”,描绘了一种生动而充满力量的场景。诗人可能用惊涛和聚雨来形容学习和考试的艰辛和变化无常,同时也象征着灵感和知识的涌现。惊涛和聚雨可能也代表了考试时的紧张和刺激感。
第五、六句“人竞悬金鉴,书方贵玉杯”,描绘了人们对知识和学问的珍视和追求。人们竞争着获取知识的金鉴,而书籍则被视为珍贵的玉杯。这表达了人们对知识和学问的极高评价和尊重。
最后两句“太平元有象,勿遣赋良媒”,可以理解为在和平繁荣的时代,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诗人呼吁人们不要忽视或放弃学习和赋诗这样的良好机会或媒介。这里的“太平元有象”,可能表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来临,知识和学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总的来说,这首诗强调了学习和科举考试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知识和学问的珍视和尊重。同时,诗人也描绘了学习和考试过程中的艰辛和变化无常,鼓励人们珍惜机会,不断努力追求知识和学问。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