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至祀陵纪行
九重霜露重三时,盛代官曹有令仪。
南陆正回羲驭晷,北轺仍遣汉陵祠。
身辞左掖炉烟里,路出西郊野水湄。
已少游尘轻扑面,更无飞雪乱侵肌。
居民小市多新集,胜国荒城秪断基。
耕罢疲牛驱再作,蹶馀羸马坠还骑。
遍观禾圃知秋熟,稍憩茅檐觉午移。
别苑场空犹苜蓿,孤村树老自棠梨。
因过古渡伤心切,为送停云驻足迟。
岁晚萍踪怀故侣,境偏芹馆赴幽期。
词林旧邸经年在,谏议高名后世遗。
莫厌车装频去住,载看堂构几兴衰。
松风入梦长惊枕,槐月窥人直到帷。
绛帐广文停夜酌,白头老将具晨炊。
传教驺𨽻齐回节,逢著樵夫屡问岐。
高历翠微时缥缈,俯穿青径转逶迤。
千寻紫殿琉瓈合,百尺银桥螮蝀危。
暗昩敢忘蘧瑗礼,寂寥深感杜陵悲。
神宫久閟仙游迹,御制亲题圣德碑。
龙脉蜿蜒冈势绕,兽形狰猛石工奇。
山腰列雉围成郭,岩窦诸泉汇作池。
庐宿坐残红榾柮,屐登梯尽碧参差。
中官启户鸣金磬,都尉升阶奠玉卮。
林迥侧闻豺兕静,天低下阚斗星垂。
光遥爟火依稀见,气隐葭灰次第吹。
虎拜忆从三舞蹈,骏奔甘效独驱驰。
行囊竞与归途急,旅榻真于睡思宜。
霁景忽开双倦眼,閒情或上两颦眉。
黄楼作赋思携客,紫塞论兵念守夷。
珠刹富填捐施主,土墙贫拥负暄儿。
香浓蚁瓮聊供醉,寒近貂裘竟不知。
每愧谋猷裨献纳,仅将筋力付娱嬉。
朝趋未报凫飞信,庭觐先陈鲤退诗。
二纪兹行今十度,春寒风物合分谁。
南陆正回羲驭晷,北轺仍遣汉陵祠。
身辞左掖炉烟里,路出西郊野水湄。
已少游尘轻扑面,更无飞雪乱侵肌。
居民小市多新集,胜国荒城秪断基。
耕罢疲牛驱再作,蹶馀羸马坠还骑。
遍观禾圃知秋熟,稍憩茅檐觉午移。
别苑场空犹苜蓿,孤村树老自棠梨。
因过古渡伤心切,为送停云驻足迟。
岁晚萍踪怀故侣,境偏芹馆赴幽期。
词林旧邸经年在,谏议高名后世遗。
莫厌车装频去住,载看堂构几兴衰。
松风入梦长惊枕,槐月窥人直到帷。
绛帐广文停夜酌,白头老将具晨炊。
传教驺𨽻齐回节,逢著樵夫屡问岐。
高历翠微时缥缈,俯穿青径转逶迤。
千寻紫殿琉瓈合,百尺银桥螮蝀危。
暗昩敢忘蘧瑗礼,寂寥深感杜陵悲。
神宫久閟仙游迹,御制亲题圣德碑。
龙脉蜿蜒冈势绕,兽形狰猛石工奇。
山腰列雉围成郭,岩窦诸泉汇作池。
庐宿坐残红榾柮,屐登梯尽碧参差。
中官启户鸣金磬,都尉升阶奠玉卮。
林迥侧闻豺兕静,天低下阚斗星垂。
光遥爟火依稀见,气隐葭灰次第吹。
虎拜忆从三舞蹈,骏奔甘效独驱驰。
行囊竞与归途急,旅榻真于睡思宜。
霁景忽开双倦眼,閒情或上两颦眉。
黄楼作赋思携客,紫塞论兵念守夷。
珠刹富填捐施主,土墙贫拥负暄儿。
香浓蚁瓮聊供醉,寒近貂裘竟不知。
每愧谋猷裨献纳,仅将筋力付娱嬉。
朝趋未报凫飞信,庭觐先陈鲤退诗。
二纪兹行今十度,春寒风物合分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前往皇陵祭祀的旅途见闻,充满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际遇的感慨。全诗可分为几个部分:
1. 旅途启程
开篇写深秋霜露浓重,官员们按礼制前往皇陵祭祀。诗人离开京城,经过西郊野外的水路,天气晴朗没有风雪,暗示旅途顺利。
2. 沿途见闻
诗人观察到市集热闹,但前朝古城只剩废墟。农民赶着疲惫的牛继续耕作,瘦弱的马跌倒又被骑上,展现民间疾苦。秋收景象和茅檐小憩的描写,透出对平凡生活的关注。
3. 历史沧桑
路过荒废的皇家别苑和古渡口时,诗人触景生情。棠梨老树、断壁残垣让他联想到朝代更替,内心伤感。他驻足凝望,怀念旧友,感叹自己像浮萍般漂泊。
4. 皇陵景象
描写陵墓建筑群的壮观:琉璃殿宇、高悬银桥、蜿蜒龙脉、奇特的石雕。祭祀时中官鸣磬、都尉献酒的场景庄严肃穆,夜间火炬微光与芦苇灰烬更添神秘感。
5. 个人感怀
诗人自谦未能为国献策,只能以体力劳动自娱。结尾提到二十年间十次来此,面对春寒景物,不知该与谁分享这份感慨,流露出孤独和时光流逝的惆怅。
诗歌亮点:
- 用"疲牛""羸马"等细节反映民生
- "古渡伤心""树老棠梨"等意象承载历史厚重感
- 皇陵描写虚实结合,既有实景又有想象
- 将个人命运与朝代兴衰巧妙交织
全诗像一部纪录片,既记录旅途风景,又透过景物抒发对时间、历史、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一位官员文人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