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上肉

李唐天下犹有主,儿欲与韦母欲武(潘云拈出便是)。
武家庙食唐为周,唐宗骨肉皆仇雠。
周迁酷吏开告密,白头司空反是实。
司空不死唐不亡,天意岂在庐陵王。
中兴功业回天地,尽是司空门下吏。
二凶虽除五王族,痛恨当年存机肉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名为《机上肉》,充满了丰富的历史隐喻和对权力斗争的探讨。让我们一步步来解读这首诗。

首先,从标题来看,“机上肉”可能隐喻着权力的核心或政治斗争的焦点。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唐朝的政治斗争和历史变迁。诗人通过对唐朝历史事件的描述,表达了对权力斗争的见解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李唐天下犹有主”,这句话描绘了唐朝的局面,虽然唐朝天下依然有主,但权力斗争已经开始。接下来的句子“儿欲与韦母欲武”,描绘了某些人心生争斗之心,开始对权力产生野心和争夺的想法。

接下来,“武家庙食唐为周”,暗示了武家势力的崛起和唐朝权力的更迭。武家即指武则天家族。“唐宗骨肉皆仇雠”,表达了当时宫廷内部的矛盾和争斗。在这里,“唐宗”指的是唐朝的皇帝,骨肉指的是皇帝的亲属和近臣。他们之间的争斗和仇恨表明了宫廷内部的混乱和权力斗争的激烈。

“周迁酷吏开告密”,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种残酷手段,即使用酷吏和告密来打击对手。“白头司空反是实”,这句话暗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反转和意外结果。“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职,“白头”可能指的是年老或经历沧桑的人。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是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人,也可能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同时,也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真实和虚伪。诗人暗示有时候表面上的强者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胜者,真相可能隐藏在背后。随着对真相的探索和理解,“司空不死唐不亡”。意味着只有在某些关键的转折点上才能看清权力的本质。也就是说真相的出现需要借助特定的人物事件等“契机”。或者说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某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天意岂在庐陵王”,庐陵王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重要人物或者某种象征。“天意”可能暗示了历史进程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目的。即使是政治争斗的焦点和中心也无法完全控制历史的走向或命运的变化多端端显示出天意的力量。诗人可能认为历史的进程并非完全由人的意志决定而是受到某种超越人的力量的影响。诗人对历史的看法是乐观的认为历史有自我修正的能力最终正义会战胜邪恶或者说历史的进程会朝着更加公正的方向发展。这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历史进程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中兴功业回天地”,描绘了历史中兴的局面或者说政治复兴的时刻能够扭转乾坤改变局面。“皆是司空门下吏”,再次强调了前面提到的司空的角色和影响力暗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复杂关系和人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依赖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政治权力的敏锐洞察和理解以及对于社会变迁的独特观察和理解能力最后提到了两个历史事件的冲突也反映出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历史事件的态度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这首诗以诗人的独特视角展示了历史的发展和人性的复杂性反映了历史的丰富多彩和对现实的批判与反思充满了丰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人不禁沉思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以及未来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在思想内涵上丰富深刻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能够引人深思和产生共鸣使人们在诗歌中找到历史的启示和人生的思考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所在和深刻内涵让我们对人生和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展现了诗人的深刻洞察和理解能力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关注值得我们深入品读和思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