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远赴荆州参军时与好友杨语可分别的场景,充满了对家庭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
前两句"一身万里逐南征,八口村居累不轻"直接点明主题:诗人独自踏上万里从军路,却放心不下家中八口人的生活重担。这种"忠孝难两全"的困境让人感同身受。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场景展现深厚情谊。"入幕稍酬宾主分"说在军营中总算能尽些职责,"劝餐真见弟兄情"描写战友们互相劝饭的温馨画面。接着用"雨清江馆啼猿梦,天阔砧乡去雁程"两个意境优美的对仗句,把军营雨夜猿啼的孤寂和家乡秋日雁归的思念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两句"莫怪从军还作赋,仲宣楼畔尚徵兵"最见深意。诗人说别笑话我从军还写诗作文,你看连当年王粲(仲宣)驻足的荆州城楼边,至今还在征兵打仗呢!这里既表达了对战争延续的无奈,也透露出文人从军时不忘本色的洒脱。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老友聊天般娓娓道来,把家国责任、战友温情、思乡愁绪都融入寻常景物中,让人看到古代文人从军时真实而复杂的心境。特别是最后用历史典故轻轻一点,就让个人遭遇有了更深远的意义。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