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申正月十七日避地商墓 其一

溪阁春明雨乍停,游丝百尺堕窗棂。
燕归故国蘼芜绿,战退空原燐血青。
未见王师除叛逆,谩将词赋慰飘零。
艰时会合须谋醉,笑指丹泉泻玉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诗人避难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现实的忧虑,也有借酒消愁的无奈。

开篇两句写景:溪边小楼里,春雨刚停,窗外飘着长长的蜘蛛丝。这里用"游丝百尺"这个夸张的比喻,既写实又暗示诗人愁绪绵长。

三四句形成强烈对比:燕子飞回故乡时,野草已长得碧绿;而战场上,只剩鬼火般的磷光和血迹。用"蘼芜绿"和"燐血青"两种颜色,把和平与战争的残酷画面并置。

五六句直抒胸臆:朝廷军队还没来平定叛乱,我只能靠写诗来安慰自己漂泊的愁苦。"谩将"二字透露出诗人明知写诗无用却不得不写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是自我开解:在这艰难时刻相聚就该痛饮,笑着指向像丹泉美酒般倾泻的瀑布。表面写及时行乐,实则藏着更深的家国之痛。"笑指"这个动作,更像是苦中作乐的苦笑。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明明写的是沉重话题,却用"春明""燕归""丹泉"这些明媚意象来反衬,让悲伤显得更深刻。诗人没有直接哭诉,而是把痛苦藏在饮酒赏景的背后,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让人感受到乱世文人的心酸。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