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秋日独游法源寺寻丁卯戊辰间旧游遂经过寺南故宅惘然赋(丙戌)

髫年袌秋心,秋高屡逃塾。
宕往不可收,聊就寺门读。
春声满秋空,不受秋束缚。
一叟寻声来,避之入修竹。
叟乃喷古笑,烂漫晋宋谑。
寺僧两侮之,谓一猿一鹤。
归来慈母怜,摩我百怪腹。
言我衣裳凉,饲我芋栗熟。
万恨未萌芽,千诗正珠玉。
醰醰心肝淳,莽莽忧患伏。
浩浩支干名,漫漫人鬼箓。
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魂魄一惝恍,径欲叩门宿。
千秋万岁名,何如小年乐(叟为金坛段清摽吾母之叔父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诗人回忆童年在法源寺读书的经历,以及对慈祥母亲的怀念。让我们逐句分析诗中的情感和细节。

1. 髫年袌秋心,秋高屡逃塾。
- 小时候,我常常对秋天充满向往,但每到秋天,我却常常逃学。这里表达了诗人童年时对读书的厌烦,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2. 宕往不可收,聊就寺门读。
- 放纵自己,无法约束,只能到寺庙门口读书。这里描绘了诗人无奈之下,只好到寺庙门口继续学习的情景。

3. 春声满秋空,不受秋束缚。
- 秋天虽已高远,但春天的声音依然充满整个天空,不受秋天的约束限制。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由与希望的向往。

4. 一叟寻声来,避之入修竹。
- 一位老人因听到读书声而来,诗人只好躲进竹林。这句表现了诗人为了读书,不惜躲藏,隐喻了读书是躲避诱惑的途径。

5. 叟乃喷古笑,烂漫晋宋谑。
- 那老人则笑谈古代故事,分享晋宋时期的故事。这里说明诗人找到了学习的乐趣,和老人一道品味古人的故事。

6. 寺僧两侮之,谓一猿一鹤。
- 寺里的僧人们嘲笑他们,说他们像是猿猴和鹤。这里表现了僧人们对诗人的行为感到不解,带有调侃意味。

7. 归来慈母怜,摩我百怪腹。
- 回家后,慈爱的母亲抚摸我的肚子,慈母的爱让诗人感到温暖。这里表达了母爱的伟大,让诗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8. 言我衣裳凉,饲我芋栗熟。
- 母亲关切地说我衣服太薄,喂我吃成熟的芋头和栗子。这里通过母亲的关切,展现了母爱的细腻和温暖。

9. 万恨未萌芽,千诗正珠玉。
- 不论心中有多少怨恨,心中充满的却是上千首诗篇,如同明珠一般珍贵。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即使有再多的不如意,也无法阻挡他对文学的追求。

10. 醰醰心肝淳,莽莽忧患伏。
- 心地淳朴,情感深厚,忧患与烦恼在心中潜伏。这里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淳朴的情感,也有难以避免的忧患。

11. 浩浩支干名,漫漫人鬼箓。
- 命运如洪水般浩瀚,人生如同无尽的长路,充满未知。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12. 依依灯火光,去去门巷曲。
- 灯火昏暗,灯火照亮了回家的路,家道曲折。这里描绘了诗人回家的路上的景象,充满了对家的思念。

13. 魂魄一惝恍,径欲叩门宿。
- 心神恍惚,想直接敲门而入,寻求安慰。这里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母亲安慰的心情。

14. 千秋万岁名,何如小年乐(叟为金坛段清摽吾母之叔父也)。
- 即使千秋万代留名,又怎能比得上童年快乐的时光。最后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童年快乐时光的怀念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童年时光、母亲的怀念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依恋。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