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倔强不屈的梅花树,通过生动的意象传递出坚韧高洁的精神。
开头两句用"百屈不肯作直势"形容梅枝天然曲折的姿态,说它像经过冰雪锤炼才长成这样。这里把梅花拟人化,暗示它像一位历经磨难仍保持本真的隐士。
中间部分展现画面细节:树根盘踞在石头上,枝头开着两朵花。诗人用"神姿天照力地拄"这样充满力量感的描写,把梅花比作顶天立地的存在。接着用"阳春不死存片心"说梅花即使在寒冬也保持着对春天的信念。
后三句转入音乐意象,"万梦未回人抚琴"营造出超然物外的意境。琴声与钟声交织,老鹤在月下荒烟中漫步,最后"吾屋窈若空山深"把诗人的小屋比作幽深空山,整个画面由外向内收束,形成一种遗世独立的氛围。
全诗最动人的是梅花与诗人精神的共鸣——那看似扭曲的枝干里,藏着对抗严寒的倔强;那两朵小花中,蕴含着对生命的热忱。诗人通过老鹤、空山等意象,把自己的居所也化作梅花般清高绝俗的存在。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