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益以玉舟相酬酢席上口占二绝 其二

元正讲礼讵能忘,便辱留连设酒浆。
笑指一船春盎盎,稽山应未愧知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宴会场景,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宴会缘由:正月初一(元正)是传统讲礼仪的日子,主人热情留客喝酒。这里"讵能忘"(怎能忘记)和"便辱留连"(承蒙挽留)体现了主客间的熟络与情谊,用家常话道出中国人重视礼节、以酒待客的传统。

后两句最有趣:主人笑着指向一艘装满春意的"玉舟"(可能是精致的酒杯或船形酒器),说这酒器里的春色盎然,连绍兴的会稽山(稽山)见了也不会输给当年贺知章(唐代诗人,绍兴人)的雅致。这里用"春盎盎"形容酒器里荡漾的美酒,把静态的酒写出动态的春意,又用绍兴的山水名人作比,既夸赞了酒器精美,又暗喻主客都是风雅之士。

全诗妙在把普通的饮酒场面写得清新脱俗:用"玉舟"代替酒杯,用"春盎盎"代替酒满,用历史名人作参照,既显文人趣味又不失生活情趣,让人感受到古代文人聚会时那种既讲究礼仪又轻松自在的氛围。

刘学箕

刘学箕,生卒年均不详(约公元1192年前后,即宋光宗绍熙时期在世),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刘子恽之孙。生平未仕,但游历颇广,曾“游襄汉,经蜀都,寄湖浙,历览名山大川,取友于天下”(本集陈以庄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