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余秋室中允试院画美人卷

春官桃李今年盛,看花闪闪双明镜。束笋堆中桦烛㸐,三十日来目光竟。

画堂依然一事无,操纸乞君为作图。炊斗黍许闭门坐,美人贴纸春风扶。

淡墨如烟一丝袅,红蓝不到秋毫杪。妆非时世怜者谁,神仙特立云霞表。

寒宵展卷对明窗,镫花细雨红凝釭。奇文五色尚挂眼,突然睹此心已降。

文章清气如静女,落花不言人不语。世间但取笑嫣然,不字有人甘独处。

广眉高髻满城中,寿陵邯郸步不同。蕙心兰质吾最赏,乱头粗服天然工。

古来嗜好酸咸异,何况文章千古事。推毂艰难国士愁,蹇修错迕蛾眉泪。

论文品画空沈吟,此图此意千黄金。难求世俗国风好,珍重先生香草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画家在试院(科举考场)中创作美人图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艺术与现实的对比,同时寄托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开篇用"春官桃李"比喻科举考场的学子,暗示热闹的考试氛围。但画家却置身事外,专注创作——在烛光下用淡墨勾勒美人,画中女子不追随时尚妆容,反而有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里的美人形象其实是画家(或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不随波逐流,保持本真。

中间部分通过对比强化主题:当别人都在追求"广眉高髻"的流行打扮时,画中美人却以"乱头粗服"的自然美取胜。这就像在说: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装饰,而在于内在的"蕙心兰质"(比喻高尚的品格)。

最后转入更深层的思考。作者感叹知音难觅("推毂艰难国士愁"),就像古代贤士难遇明君。画中美人的孤独,实则隐喻着坚守节操之士的寂寞。"香草心"借用屈原的意象,强调这份高洁情操的珍贵。

全诗妙在把考场作画的日常场景,升华为对艺术本质和人生价值的思考。画家笔下不随俗的美人,正是作者心中理想文人的写照——在功名利禄的喧嚣中,保持独立清醒的精神世界。诗中"淡墨如烟""红蓝不到"等描写,既展现了中国画留白之妙,也暗示了超脱世俗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