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孝

三复蓼莪思二亲,亲恩天地无比伦。
生我鞠我长育我,出入腹我何艰辛。
为人这子欲报德,吴天于我心罔极。
顺承犹恐莫酬恩,况敢忘恩为悖逆。
此邦由来多孝义,县西元有曾参里。
后来因避大贤名,却易里名为养志。
乃知里有孝顺人,至今名号犹芳芬。
人心天理不相远,前贤孝行胡不遵。
习俗薄恶良可叹,枭獍之徒肆其悍。
不念父母劬劳恩,悖德悖礼如习惯。
在汝当为反哺乌,汝乃叱之若狗奴。
在汝当为羊跽乳,汝乃詈之如赫鼠。
此事虽云未必然,我乃闻之毛发寒。
一朝引咎深自责,由我教化有未格。
思昔曾为贵乡令,见人母子偶相竞。
令因涕出受孝经,母子翻然起新敬。
余今告汝以因缘,汝宜悉把旧恶悛。
从前果报言难尽,孝顺之中自有天。
五刑不孝最为大,汝宜猛省听予诲。
官法昭昭在眼前,轻则编置重则配。
假如幸免遭官刑,必有天刑及汝身。
六丁霹历飞雷霆,此时无路可自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讲述孝顺的重要性,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诗中通过多种比喻,生动地表达了孝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的“蓼莪思二亲”,意思是回忆父母的养育之恩,就像蓼蓼的莪草依赖大地一样,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无以复加。诗中强调了父母对子女的无私奉献和养育之艰辛,这是子女应该感恩并回报的对象。

接着,诗中引用了一个典故,说如果一个人成为父母的忤逆子,就像违背了自然法则一样严重。这里的“吴天于我心罔极”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恩情深重,无法报答。因此,孝顺父母是人之常情,也是天理所当然的事情。

诗中还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发生在曾参所在的曾参里。由于避开了曾参的名号,改名为“养志里”,以此来表彰孝顺的美德。这说明孝顺的社会风气是有历史传承的,优秀的传统应该被继承和发扬。

诗中还提到,现在社会上有一些人忘记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表现出对父母的不孝顺,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这里通过对比乌鸦反哺、小羊跪乳等自然现象,强调了孝顺的必要性和自然法则。

最后,诗中提到了几个警示,提醒读者不要忘记孝顺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孩子不孝顺,不仅会受到官府的惩罚,还会受到天道的惩罚。诗人通过描述天道的严厉,告诫人们应该警惕自己的行为,避免受到惩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具体的历史背景,强调了孝顺的重要性,并警告那些不孝顺的人,提醒他们要珍惜家庭和父母的恩情。

赵与泌

赵与泌,理宗宝祐二年(一二五四)知仙游县(明弘治《兴化府志》卷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