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自广至韶江行有作 其五十

虚无萤火似人过,一夜鱼惊出绿莎。
白板无声江寂寂,催寒但苦草虫多(江间夜静,渔人多击白板以惊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江上的静谧画面,充满细微的动态与声音对比。

前两句写江上夜景:萤火虫的光点像人影般飘忽不定,鱼儿被惊动后从水草丛中跃出。这里用"虚无"形容萤火虫的微光若隐若现,用"似人过"的比喻让画面更生动。夜间本应安静,但鱼儿的突然跃动打破了这种宁静。

后两句聚焦声音的对比:渔人用来惊鱼的白板(一种捕鱼工具)此刻静默无声,整个江面一片寂静。但诗人却听到草丛中此起彼伏的虫鸣,这些声音仿佛在催促秋寒的到来。"催寒"二字巧妙地把虫鸣与季节变化联系起来,虫鸣越多,秋意越浓。

全诗通过"萤火-鱼跃"的视觉动态与"白板无声-虫鸣不断"的听觉对比,在宁静中捕捉细微的声响与变化,把秋夜的凉意和寂寥感表现得十分传神。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让读者能感受到他独行江上时那份淡淡的孤寂与对季节变迁的敏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