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之后的夜晚,面对秋风明月时产生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用"金风吹彻玉箫寒"营造出秋夜的凉意,就像金色的秋风把箫声都吹得发冷。这里的"志士"指的是有抱负的人,他们在秋天容易产生各种忧愁的思绪。
"千古凄凉更余闰"说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在中秋时都会感到伤感,而今年又遇上闰月,让这份伤感延续得更久。"百年圆缺又重看"则用月亮的圆缺变化,比喻人生中反复经历的悲欢离合。
"清辉照胆浑无寐"写月光太明亮,照得人睡不着觉,其实是在说心事太重无法入眠。"苍昊催人自鲜欢"说苍天好像在催促着人们,让人很难真正开心起来。
最后两句是诗人劝慰朋友的话:今夜我们一起喝酒赏月吧,月亮虽然有点残缺,但不必为此长叹。这里的"只亏些子"用月亮的小小残缺,暗示人生的小遗憾不必太过在意。
整首诗把秋夜的凉意、明月的清辉和人生的感慨巧妙融合,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又带着豁达的心态。诗人用月亮的变化告诉我们:人生就像月亮,有圆有缺都是常态,不必为小小的不完美而过分忧伤。
马廷鸾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市)众埠乡楼前村人。幼年丧父,贫不改志,刻苦读书,淳祐七年(1247),马廷鸾赴京参加乙未科省试,获进士第一,殿试为第四,一举成名。他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惜南宋朝廷为权奸把握,不能尽展其才华。度宗朝奸臣贾似道、丁大全当国把持朝政,视为异见,受其压制,迫于内忧外患,廷鸾饮恨引退。宋亡,马廷鸾拒绝与元政权合作,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