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深夜创作时的精神世界,以及渴望知音共鸣的心情。
前两句"清气宿我心,结为清泠音"用清新的比喻,把创作灵感比作夜间沉淀在心中的纯净空气,最终凝结成清越的文字。就像早晨的露珠自然凝结一样,诗人把艺术创作描写成一个自然而然、充满灵性的过程。
后两句"一夜吟不足,君来相和吟"展现了创作的激情与孤独。诗人整夜吟诵推敲仍觉不够满足,这种不满足不是才思枯竭,而是缺少能理解自己的知音。他期待有位像"玉川子"这样的知音好友,能一起吟诗唱和,分享创作的快乐。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用"清气""清泠音"这样纯净的意象,把抽象的创作过程具象化
2. 展现了文人既享受独处创作,又渴望知音的矛盾心理
3. 语言简洁却意境深远,像一幅水墨画,留白处让读者想象诗人灯下苦吟的身影
4. 传递出艺术创作最动人的状态——既有孤独的沉淀,又期待心灵的共鸣
这种对创作热情与知音渴求的描写,至今仍能让所有创作者产生共鸣。
徐希仁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宪宗至文宗时诗人,文宗大和初自员外郎出为岳州刺史。与卢仝同时,唱酬甚密。事迹散见希仁《招玉川子咏新文》、卢仝《酬徐公以新文见招》与蒋防《汨罗庙记》等诗文。《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