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心灵自由的境界,用自然山水和闲适生活来展现作者的精神追求。
开头两句"胸次崔嵬绝点埃,山光玉色两佳哉"是说:内心像高山一样巍峨,不染一丝尘埃;眼前的山色和玉石般的光彩交相辉映,真是美极了。这里用高山比喻内心的崇高境界,用自然美景衬托心灵的纯净。
中间四句写闲居生活的惬意:虽然官职清闲,却能在山中找到栖身之所;在幽深的山岩间,只听见仙鹤飞过的声音。静坐时,石磬声像巨鲸鸣叫般回荡;眼前是清茶和香炉,一派悠然自得的景象。这些描写展现了远离尘嚣的隐居生活,充满禅意和雅趣。
最后两句"高情一出樊笼外,逸驾飘飘未拟回"点明主旨:高尚的情操已经冲破了世俗的牢笼,像驾着轻飘飘的马车遨游天际,再也不打算回到凡尘中去了。这是对自由精神的礼赞,表达了彻底摆脱世俗束缚的决心。
全诗通过山水、茶香、鹤影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雅脱俗的精神世界。作者用轻松自然的笔调,写出了对官场生活的疏离和对心灵自由的向往,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在今天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