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三集饮香亭处分得欲字

消寒集第三,重来聚竹屋。屋小炉火红,竹疏窗纱绿。

我到独濡迟,走仆连番速。细雨洒前宵,步行石崅荦。

当门石尤奇,迎我如立鹄。盘飧已罗陈,野味胜鱼肉。

主客一笑言,今夕安且燠。吾生不善饮,而喜对糟麴。

三爵已酡颜,醉倒不自觉。客持右军书,琳琅重满幅。

惜余已矇眬,家鸡浑野鹜。把烛跋其尾,濡墨沾毫秃。

催诗寺钟声,声声印心曲。诗新句早成,此际淡无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朋友聚会的温馨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开头说这是第三次"消寒会"(冬天取暖的聚会),大家再次来到竹屋相聚。竹屋虽小但很温暖,红红的炉火映着绿窗纱,色彩对比鲜明。诗人迟到了,仆人却跑前跑后地忙碌着,显得很热闹。

前晚下过细雨,诗人走过崎岖的石路来赴约。门口有块奇石像站立的鸟一样迎接他,这个拟人化的描写特别生动。餐桌上摆满了野味,比鱼肉还美味,主客谈笑风生,今晚又温暖又安逸。

诗人说自己酒量不好但喜欢喝酒,三杯下肚就脸红,醉倒了都不知道。这时朋友拿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欣赏,可惜诗人已经醉眼朦胧,分不清家鸡和野鸭(这里用"家鸡野鹜"的典故形容醉后看字模糊)。他借着烛光题字,墨汁都沾秃了毛笔。

最后寺庙钟声催着作诗,诗人却觉得此刻心境淡泊无欲。整首诗用平实的语言记录了一次朋友聚会,从赴约、吃饭、喝酒到赏字、写诗,每个细节都充满情趣,展现了文人雅集的生活乐趣和真挚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