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泰二年题资州醮坛山星斗阁对是同王资州贾

天磨团团任往还,莫将止处认兼山。
水归寒谷斂秋练,木落前峰明晓鬟。
天度已归参井后,日行又值斗箕间。
若知此处真消息,血气浮名总是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资州醮坛山星斗阁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心境开阔的人生态度。

首联"天磨团团任往还,莫将止处认兼山":用"天磨"比喻日月星辰的运转,暗示宇宙永恒不息。提醒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山峦局限,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就像我们坐飞机时看到云层流动,才知道地面上的山只是沧海一粟。

颔联"水归寒谷斂秋练,木落前峰明晓鬟":写秋日清晨的山水美景。寒谷中的溪水像收起的白绸,落叶后的山峰轮廓分明如女子晨起的发髻。这两句用生活化的比喻,把静态山水写出了动态美感。

颈联"天度已归参井后,日行又值斗箕间":通过星象变化(参星、井星、斗星、箕星的位置移动)暗示时间流逝。就像现代人看手机日历感叹"又到月底了",古人则通过观星感知时节更替。

尾联"若知此处真消息,血气浮名总是閒":是全诗主旨。说如果真正领悟了自然运行的道理,就会明白人世间的名利争斗都是过眼云烟。就像现代人登高望远时,常会觉得日常烦恼变得微不足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把深奥的哲理藏在日常景物中,像用"秋练""晓鬟"这样接地气的比喻
2. 时空转换自然,从眼前山水写到宇宙星辰,再回归人生感悟
3. 传递的"超然物外"思想,对现代人缓解焦虑仍有启发意义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壮丽山河时会拍照发朋友圈感叹"治愈了",古人用更诗意的方式表达了类似的感动。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