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适安感古二首

二南风化盛行时,里咏涂歌总是诗。
采到春秋无可采,获麟以后更堪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文化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诗歌传统衰落的感慨和悲哀。

前两句描绘了古代诗歌繁荣的景象:"二南"(《诗经》中的《周南》《召南》)代表古代优秀诗歌传统,当时民间处处都能听到歌谣,普通人的生活都能成为诗篇。这说明诗歌曾经是贴近百姓、充满生机的艺术形式。

后两句转折到作者所处的时代:到了春秋时期(这里象征诗歌衰落的时代),已经找不到值得采集的民间诗歌了;特别是"获麟"(传说孔子见到麒麟后停止写《春秋》,象征文化传统的断绝)之后,诗歌传统更加衰落,这种情况令人痛心。

全诗用古今对比的手法,通过"采诗"这个具体行为的变化,反映出文化传统的断裂。作者没有直接批评当代,而是通过描写古代诗歌的繁荣,反衬出当下的文化贫瘠,表达了对诗歌艺术衰落的深切忧虑。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批评显得含蓄而有力。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