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在灞上送别朋友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自己际遇的感慨。
前两句"自省论心意不疑,五年风水困追随"是说:我反思自己的心意很真诚,五年来一直追随你,就像被风水困住一样难以分离。这里用"风水困追随"的比喻,生动表现了朋友间形影不离的深厚情谊。
"怜君有玉曾三献,顾我无才忝一枝"这两句很有意思。诗人说朋友像美玉一样多次展现才华("三献"用典,暗指人才难得),而自己却像普通树枝一样平庸。这里既有对朋友的赞美,也流露出一点自谦和失落。
中间写景的两句特别美:"烟隔灞亭人去日,雨迷秦树雁归时"。灞亭的烟霭中目送友人远去,雨中秦地的树木间大雁南飞。这两个画面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又用烟雨朦胧的景象烘托出离别的惆怅。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没想到这个夏天要在酒宴前分别,让我像当年的司马相如一样感叹前路迷茫("路歧"指人生道路的分岔)。这里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把一次普通的送别升华到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整首诗妙在把送别的场景、对友情的珍视、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全都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特别是中间写景的两句,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天的烟雨蒙蒙,感受到诗人目送友人远去时的不舍。最后用历史典故作结,让个人的离别之情有了更深厚的历史韵味。
张祜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