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远离世俗纷扰、静心修养的生活状态,同时暗含对庸医的讽刺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清静和谐的环境中调整呼吸("吐纳"指呼吸养生法),闭目打坐来净化心灵。他拒绝把自己的健康交给庸医("敢授庸医柄"是反语,实际是说不敢让庸医治病),也不屑于像卑微的小草一样祈求怜悯。
中间两句用自然现象作比喻:劲风能吹散尘埃("尘可格"指阻挡尘埃),皎洁的月光下灾星("孛"指彗星,古人认为不祥)也失去危害。这里暗示清净的心境能抵御外界干扰。
最后两句赞美山野间的灵芝白术("芝朮")自由生长,龟和龙这些长寿生物顺应自然就能活得长久。全诗通过对比庸医的不可靠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力,表达了返璞归真、顺应自然的生活智慧。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