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送别一位叫隆上人的僧人朋友去淮南游玩,但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家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开头两句很直白:朋友本想去淮南痛快游玩,可偏偏选在秋天大雁南飞的时候出发(古人常借雁寄托乡愁)。这里已经悄悄埋下了愁绪的种子。
中间四句突然转向沉重历史:提到"采石之战"(南宋抗金重要战役)、"白沟"(宋金边界),就像在说"当年我们曾在采石矶奋勇抗敌,可恨终究没能收复北方失地"。接着用长江边的金山、焦山(像两根顶梁柱)和分隔吴楚的长江,暗喻南宋勉强支撑的半壁江山。
最后两句最扎心:诗人劝朋友别上"新亭"(东晋时北方士族聚会望北流泪的地方),因为向北望去,只会看到金人占领区,勾起亡国之痛。这里的"旧愁"二字,道尽了南宋人对北方故土的永恒思念。
全诗妙在表面送别,实则借题发挥。通过地理标志(采石矶、长江)、历史典故(新亭对泣),把一次普通的送别变成了沉痛的爱国宣言。就像我们今天说"别去看那个老地方,看了只会想起伤心事",诗人用最克制的语言,说出了最深的亡国之痛。
释行海
释行海(一二二四~?)(生年据本集卷上《癸酉春侨居无为寺归云阁以十五游方今五十为题信笔十首》推算),号雪岑,剡(今浙江嵊县)人(同上书《归剡》)。早年出家,十五岁游方,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住嘉兴先福寺。有诗三千馀首,林希逸选取其中近体二百馀首为《雪岑和尚续集》二卷。事见本集林希逸跋。释行海诗,以《雪岑和尚续集》抄本为底本,校以日本宽文五年(一六六五)刻本。